首页 热点

强对流天气挑战下,20省份电网主网运行平稳彰显韧性

分类:热点
字数: (1983)
阅读: (7)
摘要:近年来,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,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峻挑战,2023年春夏之交,我国多个地区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强对流天气,包括雷暴、大风、冰雹甚至龙卷风等极端气象条件,这些自然灾害对电网设施构成了直接威胁,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调度和各地电力部门的紧密协作下,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受强对流天气……

近年来,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,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峻挑战,2023年春夏之交,我国多个地区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强对流天气,包括雷暴、大风、冰雹甚至龙卷风等极端气象条件,这些自然灾害对电网设施构成了直接威胁,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调度和各地电力部门的紧密协作下,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受强对流天气直接影响的20个省份,其电网主网运行依然保持了平稳态势,确保了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展现了我国电网系统强大的抗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。

强对流天气的严峻考验

强对流天气是指伴随雷暴现象的对流性大风(≥17.2m/s)、冰雹、短时强降水(≥20mm/h)和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,这类天气具有突发性强、影响范围广、破坏力大的特点,2023年的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,不仅覆盖了从东北到华南的广阔地域,还伴随着极端的气温变化,给电网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
  1. 极端风速考验电网结构强度:大风是强对流天气中最常见的灾害形式之一,风速可达每秒几十米,对输电线路、塔基造成巨大冲击,极易导致线路舞动、断线甚至塔倒事故。

  2. 雷电活动增加电网故障风险:雷电活动频繁,直击或感应过电压可能损坏变压器、开关设备等关键元件,引发跳闸和停电事件。

  3. 暴雨与洪水威胁电网安全:短时强降水易形成洪水,淹没变电站、配电房,影响设备绝缘性能,同时冲刷输电线路基础,威胁电网稳定运行。

  4. 冰雹与龙卷风对电网的直接破坏:冰雹对户外电气设备造成物理损伤,而龙卷风则以其极强的风力直接摧毁电网设施,恢复难度大。

    强对流天气挑战下,20省份电网主网运行平稳彰显韧性

20省份电网主网运行平稳的秘诀

面对如此严峻的自然灾害挑战,我国20个受强对流天气直接影响的省份电网主网之所以能够保持平稳运行,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:

  1. 提前预警与应急准备

    • 国家电网公司及各地分公司充分利用气象监测数据和预测模型,提前数天乃至数周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,为电网调度和运行维护人员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。
    •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,包括人员调配、物资储备、设备检查与维护等,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。
  2.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

    • 利用无人机巡检、在线监测系统等高科技手段,对重点区域和关键设备进行实时监测,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隐患。
    • 引入人工智能算法,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精准预测和分析,优化调度策略,提高电网的自适应能力和恢复力。
  3. 电网结构的优化升级

    • 近年来,我国电网不断推进特高压输电工程和智能电网建设,增强了电网的输电能力和抗灾能力。
    • 通过加固输电线路塔基、采用高强度导线材料、安装防风偏装置等措施,提升电网设施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。
  4. 跨区域协调与资源调配

    • 国家电网公司发挥大电网优势,通过跨区域输电通道,实现电力资源的灵活调配,确保受灾严重地区的电力供应不受影响。
    • 建立应急抢修队伍跨区域支援机制,一旦某地发生严重灾害,邻近省份的抢修队伍可迅速集结,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。
  5. 公众沟通与用户服务

    强对流天气挑战下,20省份电网主网运行平稳彰显韧性

    • 加强与地方政府、社区及用户的沟通,及时发布停电信息、抢修进展及恢复供电时间,增强公众的理解和信任。
    • 提供应急供电服务,如移动发电车、应急照明设备等,保障重要用户和居民基本生活用电需求。

案例分析:几个关键省份的应对实践

  1. 河南省:面对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大风和暴雨,河南省电力公司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利用无人机对重点输电线路进行空中巡检,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多处线路舞动和树障问题,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。

  2. 广东省:针对雷暴和龙卷风频发的情况,广东电网公司加强了雷电防护设施建设,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精准预测雷电活动区域,提前调整电网运行方式,有效避免了大规模停电事件的发生。

  3. 四川省:面对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威胁,四川电网公司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,组织人员对易受灾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进行特巡特维,确保了电网在极端天气下的安全稳定运行。

未来展望与挑战

尽管在本次强对流天气中,我国电网主网运行保持了平稳,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和强度增加,仍对电网的长期安全运行构成了持续挑战,我国电网建设和管理需进一步向智能化、韧性化方向发展:

  •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:研发更先进的监测预警技术和智能调度系统,提高电网对极端天气的预测能力和应对效率。
  • 深化电网改造升级:继续推进特高压输电工程和智能电网建设,优化电网结构,提升电网整体抗灾能力。
  • 强化应急管理体系:完善跨区域协调机制,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抢修队伍建设,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恢复能力。
  • 推动公众参与与共建: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,提高公众对电网安全的认识和支持,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电网安全的良好氛围。

面对极端天气的挑战,我国电网系统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应对能力,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,我们有信心构建更加安全、可靠、智能的电力供应体系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。

伍胜号-伍胜新闻-伍胜资讯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伍胜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ai.farss.cn/?post=179

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4月14日23:00,已经过了6天没有更新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

()
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
评论列表:
评论本文(0)
empty

暂无评论